第五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为“导向·方法·策略:学术评价改革如何促进原始创新”。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评价与促进研究中心协办、《甘肃社会科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情报资料工作》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术评价工作,发布了涉及科研评价、人才评价、项目评价、科技评价、教育评价改革的多个文件,为推动各学科研究与教育领域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学术改革要在评价导向、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关键在于“破”“立”结合。
学术评价是学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如何推动“十年磨一剑”的原始创新,是目前学术评价改革的核心话题。本次论坛汇聚了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评价专家、实践专家,围绕着“导向·方法·策略:学术评价改革如何促进原始创新”的主题,开展了热烈的思想碰撞与方法研讨。
论坛的第一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张可云教授主持,共有五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以《“一把剑主义”:一流人才的新标准》为题做报告中;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洪才教授在报告中谈到,破“五唯”需要激发主体意识,呼唤评价多样化、办学特色化;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索传军教授在报告中谈到,科学的学术评价需要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辩证结合;《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编审认为,数字人文学术评价势在必行,评价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了解学术研究的状况,是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关键;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评价与促进研究中心主任赵星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的研究情况,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前沿发展的脉络与进展。
论坛第二阶段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主持,共有五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编审做论坛总结发言。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上一篇:10年出卖情报15万份,妻子姐夫成情报源?“黄宇
下一篇:邓炳强指曾有外籍情报人员去黎智英报馆工作 提